渠县:科技赋能水稻全程生产 打造“巴渠粮仓”新图景
作为四川水稻种植第一大县,渠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亩,年产量超31万吨。今年,渠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赋能全流程生产,全力推进70万吨“巴渠粮仓”建设。
作为四川水稻种植第一大县,渠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亩,年产量超31万吨。今年,渠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赋能全流程生产,全力推进70万吨“巴渠粮仓”建设。
在城关镇郭家土城村千亩水稻收割现场,多台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作业,经过切割、脱粒、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后,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尽收粮车。
在保山市施甸县,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让其成为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的“黄金产区”。建立在施甸县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不仅承载着万年稻作的文明记忆,更以科技创新突破育种瓶颈,保障了全国80%以上的两系杂交水稻母本用种量,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关键力量。
“哇!亩产446.6公斤!”金秋十月的蒲江县西来镇敦厚社区,稻穗沉垂压弯枝,橘香漫野沁心脾。一片果园里竟然有收割机在穿行,果园边围满了人——成都农技总站、市农林科学院和蒲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们在这里进行成都首例“垄上橘 沟下稻”套种模式的丰收测产。
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与上海师范大学俞芳团队合作,通过水稻磷酸盐分配关键蛋白SPDT的三维结构与生化功能分析,揭示了SPDT特异性识别并转运磷酸盐的分子机制。……(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塘雅镇万亩良田示范区,近万亩水稻迎来集中收割期。极目远眺,连片的稻田如金色的海洋般铺展在天地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秋风拂过,稻浪层层叠涌,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10月11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开展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整县制推进”的“7个万亩片+9个千亩方+2个特色百亩方”核心示范区迎来了大面积收割。6台联合收割机驰骋在滚滚稻浪中,绘出喜人的丰收画卷。
你家那个被丢在角落的铁皮茶叶盒,真不是垃圾,是还没被激活的宝藏。
在中洲农场双福社区的示范田里,金黄稻穗颗粒饱满。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规范,现场拉尺测距、划定样方,经科学测算,示范田湿谷亩产达1771斤,较周边常规直播施肥田块优势显著。据了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通过插秧机加装专用装置,插秧时将肥料精准施入秧苗根侧3-5厘
崇明北部的林风公路旁,1200亩水稻田已金灿灿一片,即将收获。这里是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展示了来自长三角地区近40家科研单位选送的115个水稻新优品种。今天,2025上海·长三角水稻新优品种展示大会暨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崇明举行,推动长三角地
种蚕豆其实讲究多,为啥有的人能摘一茬接一茬?关键记好“2晚1早”。晚整地就是别急着翻土,水稻收了等半个月再翻,晒两三天。北方秋后深翻,开春前再浅翻。晚播种别听老套路,南方10月底到11月,北方3到4月,这时候种苗更壮实。早采收不是豆子没熟就摘,开花40天后,豆
“从目前长势情况看,水稻平均亩产量将超过1300斤,今年又是一个稳产丰产年……”10月8日清晨,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种田大户金泉和当地几位农机手在田边查看水稻生长态势,商讨即将开启的水稻收割事宜。
掌握水稻种植技巧需要从选种、育苗、栽培到田间管理等多环节科学操作,以下是详细的关键技术要点,适合新手系统学习
《农业工程学报》2025年第41卷第15期刊载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唐承翰、陈惠哲、张玉屏、向镜、张义凯、王志刚、杨志远与王亚梁的论文——“精准条播与叠盘出苗互作对机插水稻群体均匀度及产量与构成的影响”。该研究由云南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号:202402AE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可知:大约在7.5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食用谷物了。最早的谷物包括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等现代小麦的祖先,它们就长在河岸边,被饥饿人类发现后如获至宝啊!
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沿着田垄来回穿梭,切割、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短短几分钟,一排排水稻便化作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收割机中,一辆货车货仓很快就被这4台收割机“吐”出的稻谷填满,随即运往仓库烘干入库。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可知:大约在7.5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食用谷物了。最早的谷物包括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等现代小麦的祖先,它们就长在河岸边,被饥饿人类发现后如获至宝啊!
水稻穗上冒出“绿黑疙瘩”,一捏满是黄粉?注意,这不是普通病害,而是稻曲病在蔓延——一旦爆发,不仅导致减产,更会污染整穗稻谷,卖相差、价格跌!
秋日的晨光初洒大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试验田已传来沙沙声响。品种资源团队研究员金京花轻轻拨开沾满露珠的稻丛,俯身贴近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开始了新一天的选种工作。
"这稻子怕是要完了!"李大叔蹲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发黄的稻苗直叹气。他家的稻田像块密不透风的绿毯子,稻苗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底部叶片却枯斑累累,纹枯病像爬山虎一样蔓延。而隔壁张婶的田块,稻苗间距均匀,叶片翠绿挺拔,穗子也比他家的饱满不少。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地